首页
集团概况
新闻资讯
业务领域
党群工作
社会责任
人力资源
招标采购
集团自媒体

改革创新 | 萍矿集团浮法玻璃厂职工创新创造热情高涨

 



技术创新是驱动企业安全生产、效益增长的强大引擎。基于此共识,浮法玻璃厂以萍矿集团“五小”活动为契机,大力推进全员创新、岗位创新、自主创新,广泛开展技术革新、技术改造、技术攻关、发明创造活动,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热情高涨,涌现出了一批有创意、敢创新、会创造、能创效的发明能手和创新团队。


特别是在“五小”活动中,该厂上报项目18个,获一等奖1个、二等奖2个、三等奖5个、优秀奖6个,获奖项目总计14个,占所有获奖项目的43.8%,他们以小博大、以新博强,为企业保安全、促生产、增效益作出了贡献。


劳模情系生产出谋划策


省级劳模、联合车间技术员易国辉一直在技术上精益求精,此次由其参与的《锡槽增加出口尾端板下气封》技改项目,因大幅提高产品质量、产量,同时减少锡耗,更是在萍矿“五小”活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。


作为一名技术员,易国辉一心扑在生产流程中。当他看到生产中的玻璃板始终有些微铬伤,屡屡不能评为一级品,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解决这个难题。通过他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,加上大家集思广益,终于通过锡槽增加出口尾端板下气封的方式解决了技术难题,不仅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,还有效解决了玻璃板板下铬伤、出口板下划伤、粘锡影响玻璃质量的问题,一年可增产玻璃约1000重量箱;并减少年锡耗1吨,年可节省费用14—15万元。


不仅如此,执着技改的易国辉,还解决了生产上诸多难题。如生产4毫米以下玻璃由于拉边机摄像范围影响,观察不到玻璃光边,为保障生产安全,该厂增加了南北1#拉边机的角度差,却使玻璃的厚薄差变大,玻璃板光边和内牙距控制不达标,边部波筋增大,影响玻璃的产量和质量。易国辉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大胆尝试将摄像孔位置上移40毫米,增加摄像头向下拍摄角度,有效解决了玻璃板的厚薄差调整范围,保证了内牙距,消除了边部波筋影响,同时日产量可提高40重量箱。



气保创新团队重在行动

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该厂气保车间以安全生产为中心,每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培训,严抓机电工作管理和工艺操作质量,努力营造日益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。该车间主任杨正伟率领车间技术人员、机电人员扎实推进科技攻关,先后完成了氢站汽化器改造、氮站供压风应急管路改造、螺杆机冷却风机电机超温保护等一系列小发明、小改造、小革新、小设计项目。


为了攻坚氢站汽化器改造项目,气保车间成立专项攻关小组,由技术员刘洪波、欧阳文萍带领钳工班长、技术骨干对汽化器和供水管路进行实地勘察,最后决定从循环泵房联合循环水回水(水温43℃)管路上接一路水管,把水引到氢站汽化器进口循环加热,又从汽化器出口把冷却后的水回收至联合水池。如此,通过循环水和液氨热量互换,既降低了部分联合水池的温度,又减轻了泵房冷却塔的负担,每年还可节约水资源5000吨以上。


“在你追我赶、相互推动的技术改造、技术创新中,职工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,同时又稳定了生产,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,真是小革新带来了大实惠!”气保车间支会主席兼钳工甘建华看到累累硕果后,非常高兴地说。


机电专家合作增添发展动能


该厂原料车间以机电副主任王勇为首的机电专家团队在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、提升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,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各类小改小革为车间各项工作增添了新的动能。


“现在咱们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啦!让改造后的设备替咱们把关吧!”日前,原料车间机电技术员邬自龙看着安装好的接近机关报警系统,笑开了花。原来,为避免因电器、机械故障而导致混合机非正常停车事故以及废料和错料事故,机电人员绞尽脑汁想办法,最后在传动机关处开个小口子安装了高灵敏度磁力开关,只要出现电机空转,磁力开关感觉不到金属在运动,就会立马报警,有效确保了正常生产。


“让车间高效稳定生产,对我来说,就是一种精神充实。”在该厂日前召开的2020年度述职报告会上,王勇这样说道。在实际工作中,他也是这样做的:电子秤墙体收缩缝漏水,他便带领机电人员在电子秤二楼安装水槽排水,避免雨水漏至电子秤外墙;混合机进料溜筒堵料结块,他便组织机电人员加装振打电机,有效解决了堵料结块问题,确保了玻璃生产质量。


“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,而小改小革正是基层创新的重要形式,今年我厂将继续朝这个方向大胆走下去,广泛推动生产、研发、管理、营销等基层一线创新创造,凝聚职工智慧,让更多的创新成果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!”该厂工会负责人如是说。